Complete CPA Exam
文/N.J. Chung
現在就業職場競爭激烈,每個人都應該深思如何投資自己並提高自我附加價值,而我因曾在會計師事務所歷練二年,其後工作範疇又常需接觸會計及財務報表分析等領域,有鑒於本身並非會計系本科生,報考國內會計師有其障礙,故選擇美國會計師作為晉身”專業”的第一步。
由於我工作屬接案性質,一旦有案件即有時間內完成之壓力,晚上及假日加班是常態,每天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每件案子均需視情形機動性於國內外出差,造成我無法每天固定唸書,因此我在準備CPA的過程中,選擇了一般人最不會考慮的方式,就是一科一科的考,並利用案件與案件間之空檔,安排出國考試,當然其中也曾因考試安排好了,但案子卻從天而降之烏龍情形,幸好硬著頭皮去考的結果也通過考試。所以我的心得是,準備CPA的方式雖然每人不同,但重要的是一定要先通過一科,一但通過任何一科,18個月的壓力會迫使自己再忙碌都會想辦法準備下一科,而且不要認為準備充分了才去考,因為永遠不會100%準備好,只要有計畫、有方法的唸,時間到就去考,通常都可展現出正常水準並通過。以下是我的考試順序及對考試的一點心得:
- FAR:基本上考題都不難,做完BISK就OK,問題在題目很多,但有關短投 評價、應收、存貨、折現(如債券)、EPS、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等,一定要觀念清楚,然後再做題目;如果考生本身已唸過中會或從事會計相關領域工作,這一科只要熟悉題型應就可輕鬆過關。我本身Simulation其中一題是給考生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並要求編製間接法的現流表。
- AUD:對於沒待過事務所或沒修過審計的考生,應該是相對較為困難的一科。考試時間應是足夠,其中Simulation則側重於考內控的觀念及期後事項相關的調整分錄,建議考前一定要上BISK網站下載最新法規及考題。
- REG:我個人認為此科是考試時間較不夠用的一科,所以應考時時間的分配很重要。這一科我覺得Teresa的講義整理的非常完整,減少許多自我摸索的時間,而且方便攜帶;而AICPA新Release的題目我也剛好有考到一題。簡單來說,這一科題目較活,建議平常要多做幾次,增加熟悉度後才能縮短考試時思考的時間,而每次回答錯時,都要回頭確認課本內容以確定自己真正全盤了解而不是死背解答。
- BEC:我選擇最後考的一科,說實在,當考完前面三科時,已經大大鬆了一口氣,這一科相對準備起來非常輕鬆。我從開始唸到去考試間隔不到一個月,其中IT的部份我有多做很多題目。實際考試時,組織設立的比重頗高,而考Variance的部份幾乎就有4~5題,經濟則出了2題CPI相關題目,IT則多偏向考EDI的觀念;由於考題與平時練習的題目相似度不高,所以考完的當下,基本上很難辨別自己會不會Pass,但成績出來卻比預期的好很多。
以上四科考試,除了BEC以外,我大多都是配合Teresa複習的進度做題目,即使當次需要做的題目很多,但我也盡可能以做單數題、雙數題或逢5才做的方式逼自己了解題型,這讓我在其後正式準備考試時頗有助益,也比較容易進入狀況。另外,在正式準備考試時,我會要求自己立下目標,規定一定要唸過幾次以及做過幾次題目,並以此為依據排定進度,且儘量落實。建議多跟同學及老師聯絡,一來可取得最新及最即時之資訊,一來在準備的過程中,不會有孤軍奮戰的感覺。
總結:這一路,非常感謝Teresa的指導,彙總之前學生應考的經驗,使我們後人能夠乘涼受惠,也感激文化大學提供GELIM、WILY的CPA參考教材以及Bisk考試軟資源,使我能夠自由使用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數位學習中心,並且能與同學於假日相約後一起唸書並相互激勵,希望以我個人的經驗,也能對還在努力的同學有所幫助!而我每次赴關島考試,看到那麼多各國人種也都認真準備相同證照,心中非常感慨,最後一次去考BEC時,還遇到5個台灣人也都於當次應考,其中還有2個是南部人;所以,同學,在這條CPA考試的路上,你真的不寂寞,只要堅持,成功在望!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