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k的書其實很好用;該有的,基本的都有了!建議先把Bisk的教科書都唸完了,熟悉之後,有時間再去做別套教材(考前一週,就別再硬要做新的別的教材題目,我就是在最後一週急看W牌的REG題目,結果反而過度focus在很細的東西)
考試計劃 |
先想我的考試計劃(分二次考;每次2科;或是一次考)->我自己是後來變成了一次考3科,剩1科auditing最後考,因為REG剛好在聽第2次課,打鐵趁熱,就一併準備了) |
考試的科別如何設定 |
4科中的不同組合;把它作『難+易』組合;或是以『測試科+應考科』來做組合,『難+易』組合:很簡單;就是把應考科目以自己認為難的和簡單的科目作搭配;例如:『REG+BE』『AUD+FAR』;『測試科+應考科』,將自己先有把握的科目先考,除了可瞭解考試環境;壓力也不會這麼大,例如:『BE+FAR』『AUD+REG』 |
排自己的Studying Schedule |
- 『想』:我有多少時間?Available for studying and available for take the practice?
- 沒有工作的日子,我至少花8hrs/per day來唸,分為早、午、晚、宵夜四場。把精神好的時段留給難的及要想花時間想的。宵夜那一場,是留給趴在床上有助睡眠的NOTES(在睡夢中加減夢…)
- 了解自己的讀書習慣->不是全數都依著自己習慣(心情)來唸,而是如何安排。老師都會希望同學回去先做習題,不要栽進去唸課文或notes.但因為我自己在上課時有時有聽卻沒有吸收,或是…ZZZZ;所以我會花很長的時間在第一回合。
|
第一回合 |
- 先看notes->如果老師在上課時有reference到 text book我才會去看課文。
- 看完notes->『想』;想這chapter在教什麼?重點是什麼?而這個chapter中的每個小主題的關連是什麼?(唸書的心到+手到->很重要;拿張紙東寫西寫) 。
- 『想』完後再進入開始寫題目->題目第一回作完後,必定要和解答一對一的再看過一次。重點在於:(1)有什麼答案選項是我當初在2選1時,不知要選那一個而被我猜中(沒猜中);(2)其他選項的解答是否和我想的一樣?(3)解答中的精華(也就是沒去唸課文,而它摘錄出來的重點->補到notes相關主題旁或另作筆記
- 寫完了後->…嘿….. 還沒結束喔~再來就是只看題目再做一次(因為再做這一次的題目時,在解題過程中會再去『想』加深剛在解答中在我腦袋的記憶;例如:REG,我會想「第一次我選a,解答是b,因為我忘了sec.179的108000沒有扣(什麼理由?)….所以答案應該是b」
- 仔細看看...第一回合,我就同一題題目『看』了3次。相同的它一定會花很長的時間在上面;但打底很重要,不然你會發現日後你錯的總是同一題。
|
第二回和第三回合 |
- 之後的第二回和第三回合,我每題都會再做,不論之前是對是錯,但只有針對有錯的答案再去看解答。
|
第四回合起~ |
- 只做『錯』的題目;而如果一錯再錯時,我就另外將解答及觀念寫在一張『精華版』的notes裏。最後幾週我就只看這張notes,到了GUAM,也帶它就好;因為那麼多次的練習,怎麼錯都是那幾題就是表示我對它『印象極不深刻』。(可見sample-附檔) 。
|
NOTES的study |
那NOTES只看了第一回合就不用再看了嗎?.. 錯了,只要是『有時間且無法拿計算機時』我會把notes放在包包裏.想看的時候看(雖然沒有一定會看),EX:看牙在候診時..等很久時…(候機時;本人很緊張,所以這個時間只好猛逛免稅商店,因為真的靜不下來) 。 |
修正schedule |
當我的進度嚴重落後自己的原定計劃時,就得修改。原因是;另外告訴自己要『趕業績了』->個人習慣用語(業績=唸書進度)(可另外參考我提供的sample-附檔) 。 |
綜合整理 |
老師有提醒應作綜合整理規納的相關主題~要做;加強自己的觀念。 |
因為唸書方法是不斷在修改的,以上的方法也是我自己已經唸了一半的時候才體會出來的。我自己的第一回合的應有功夫,是在我做第2~3回時才發現我部份題目一直錯而且不知為何的錯時才覺悟到基本功沒做足。以上經驗,提供大家作參考之用。